8月25日晚,工人体育场灯光亮得像白天,北京国安对武汉三镇的比赛热闹得像过年。顺义区的榜样模范们坐上了公益看台,用实际行动告诉大家,文明观赛也能传递正能量。他们不是来凑热闹的,而是要让“顺义好风气”吹进赛场的每个角落。
这场比赛不只是球赛,更像一场榜样的“接力赛”。来的都是顺义区的“好人”,有2017年冲进火场救人的李振清,有让古老文物“活起来”的2024年北京榜样杨光,还有守护燃气安全的申泽岳。他们不是光环加身的大人物,而是用一件件小事,温暖了身边的人。
比赛还没开始,榜样们就先干了件大事。他们在横幅上签下名字,承诺要“观赛嘴净,人走场净”。这不是随便写写,而是真心要让赛场干干净净。2016年的北京榜样任永阳还站上播报席,讲了个球迷随手捡垃圾的故事,听得大家心里暖乎乎的。
比赛哨声一响,球场沸腾了。榜样们看得认真,喊得起劲,但他们没忘了自己的承诺。比赛一结束,他们没急着走,而是掏出垃圾袋,弯腰捡起地上的纸巾、零食袋。他们的动作不花哨,却带着股认真劲儿,让人看了就想跟着干。
更暖心的是,榜样们的行动像点燃了火苗。旁边的家长拉着孩子一起捡垃圾,年轻球迷也自发组织起来,帮着清理看台的通道。整个看台就像一个大家庭,大家伙儿齐心协力,把赛场收拾得干干净净。这场面,比进球还让人振奋。
顺义区的榜样们不是第一次干这种事。过去几年,顺义区一直在推“顺义好风气”,已经有3800多件好人好事被记录下来。2060封表扬信送到普通人手里,20.65万志愿者也加入了进来。这些数字不是冰冷的统计,而是无数人用行动堆出来的温暖。
为了让好人好事更有力量,顺义区还想了办法。他们推出“顺心卡”,给榜样们一些实实在在的礼遇,比如免费坐公交、看展览。5大类21条的礼遇措施,让好人觉得“做好事不吃亏”。这不是给钱给物,而是告诉大家,做善事有回报,值得坚持。
顺义的努力没白费。2023年以来,25人被评上“北京榜样”或“中国好人”,还有人拿了首都道德模范和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。这些荣誉不是挂在墙上的奖牌,而是顺义人用行动换来的认可。榜样们用自己的故事,告诉大家:做好事,不分大小,都能改变身边的环境。
这场比赛的公益看台,就像一面镜子,照出了顺义区的精神面貌。榜样们不只是在捡垃圾,他们在用行动告诉大家,文明不是喊口号,而是从点滴小事做起。你扔一个空瓶子,我捡起来;你乱喊乱叫,我提醒一句。这就是“顺义好风气”的样子。
球赛结束了,但榜样们的影响还在延续。他们用行动感染了球迷,也让更多人开始思考:我能不能也做点什么?文明观赛只是个开始,真正的力量,是每个人都能在生活中做点小事,让身边的环境更好。